×
正在直播
  • 不误农时 万象“耕”新——2025春耕进行时
  • 专题:肥料在中国
  • 1
  • 2
  • 1
  • 2
【光明网评】保护好、传承好,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
作者:田耕 春茶吐翠、碧水含烟,四月的武夷山更显秀美恬静。4月19日至4月23日,“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主题活动在福建武夷山举办。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从朱子故里的琅琅书声,到德化白瓷的千年窑火,再到泉州古城的海丝印记,福建始终以“守正创新”的姿态,探索着文化遗产在当代的活态传承之路。在“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主题活动举办之际,我们深刻感受到福建这片土地的文化厚度与创新活力。 如何让文化遗产不再尘封于历史,而是化作滋养生活的源泉?福建正以创新实践回答这个时代命题:今年春节期间,泉州木偶剧院座无虚席,甚至最后一排还增加了活动座椅,七成观众是年轻面孔;走进南平建瓯市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让徜徉其间的人们仿佛穿越到了唐宋时期的建州城……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福建的生动实践揭示:保护文化根脉,绝非简单的“博物馆式封存”,而是以融入生活的方式去重新解读它的意义。 文化遗产如同深海明珠,若无人拂去岁月尘埃,终将在时光长河里黯淡成一抹旧影。南音与电子音乐的跨界演出,大学生说唱秀出“世遗范儿”;永定土楼的全息投影剧场,生动展现了客家源流、客家家训、非遗演艺;三坊七巷通过数字手段,让千年坊巷有了“智慧对话”的方式……福建用技术打破了时空壁垒,让文化遗产可感可触。随着新兴技术的深度介入,沉寂的文明瑰宝从历史深处破茧而出,在新时代绽放出令人惊叹的光芒,完成从“活着的记忆”到“文化的盛景”之华丽蜕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在武夷山写下的诗句,恰似今日福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隐喻。在“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主题活动举办地武夷山,不久前开展了一场春季研学活动,数百名来自浙江的学子化身“小茶匠”,体验喊山祭茶、茶叶采摘、摇青、揉捻等非遗项目,见证一片鲜叶蜕变为琼浆的奥秘。数据显示,2024年,武夷山共接待游客33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2亿元。当传统成为可参与、可体验、可消费的生活方式,文化的长河便始终保持势能,永远奔涌向前。 保护好、传承好,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文化遗产的发扬光大,是镌刻在民族血脉里的“国之大者”。它不应只存在于古籍书页的墨香中,或止步于网络空间的热点谈资,更需要无数心怀热忱的个体躬身入局,以匠人的执着、创新者的勇气,将千年文脉融入一针一线的坚守、一唱一和的传承、一砖一瓦的雕琢,让文化基因在时代沃土中生根发芽,绽放出跨越时空的生命力。在福建这片闽山闽水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何以中国”的答案,更是一个文明古国青春焕发的密码。(田耕) [ 责编:郝悦 ]
新华时评丨推动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题:推动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新华社记者孙一4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10年内第四次访问越南。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把越南作为今年出访首站,苏林同志去年就任越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出访也选择了中国,两党总书记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互访,充分体现中越关系的战略性和高水平。此访取得圆满成功,为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两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带来新气象,为地区和世界繁荣稳定注入正能量。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战略引领,是中越关系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最重要政治保障。访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同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举行会谈,同越南国家主席梁强、总理范明政、国会主席陈青敏会见,并会见中越人民大联欢活动代表。两党总书记共同见证中越双方签署的45份双边合作文本展示、出席中越铁路合作机制启动仪式。双方还发表关于持续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此访适逢中越建交75周年,对两国关系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访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就深化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提出六点重要举措,指出要增进更高水平的战略互信,建设更加牢固的安全屏障,拓展更高质量的互利合作,系牢更加广泛的民意纽带,开展更加紧密的多边协作,实现更加良性的海上互动。双方一致同意,要坚定不移推进中越友好事业,支持对方走好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将战略互信提升至更高水平,打造更加务实的安全合作支柱,以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和越南发展新型生产力为契机构建更加广泛深入的全方位合作格局,夯实中越命运共同体的民意基础,开展更加紧密的多边战略协作,妥善管控解决分歧,维护中越友好大局。越方把接待此访作为今年最重要外交议程,以最高规格礼遇、最隆重热烈安排欢迎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到来。习近平总书记所到之处,两党两国旗帜交相辉映,各界群众夹道欢迎,现场气氛真挚热烈,充分彰显两国“同志加兄弟”的深厚情谊。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中越两党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越南老一辈领导人胡志明先后在延安、桂林、重庆、昆明等地参与和支持中国抗战。1950年1月18日,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同越南建交的国家。中国派出军事顾问团和政治顾问团支持越南人民抗法斗争,中国党、政府和人民全力支援越南抗美救国正义事业。这份红色记忆跨越岁月长河,历久弥深,历久弥新。访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同苏林总书记和范明政总理共同见证中越铁路合作机制启动仪式。依托这一机制,双方将实现标准轨铁路全面联通,极大提升跨境运输能力,降低物流成本,让两国供应链“无缝衔接”,进一步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赋予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更强劲发展动能。启动仪式更加宏大的背景板,是中越日益丰厚的合作沃土。中国连续20多年保持越南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越南也是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600亿美元大关。越来越多的越南优质农产品摆上中国餐桌,在中国商超和电商平台上,越南榴莲、椰子等水果广受中国消费者欢迎。中企承建的河内轻轨2号线投入运营以来,缓解了沿线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中企投资建设的光伏和风能电站也为越南的能源转型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多年来,中越经贸合作成果丰硕,源源不断为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新动力。中越关系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两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这些年,中越人文交流步子越迈越大,两国民众越走越亲。2024年中国赴越游客超过370万人次,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正式运营、多条跨境自驾游线路开通,让“一日游两国”成为现实。中国3A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在越南“爆火”,因为“孙悟空也是越南人童年的一部分”,不少越南玩家自发推介这款游戏。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像无数涓涓细流汇聚成中越友好交往的奔涌长河。今年是“中越人文交流年”。此访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今后三年中方将邀请越南青年来华开展“红色研学之旅”,以中越共同的红色基因筑牢两国年轻一代的友好感情,让红色事业后继有人,红色友谊代代相传。小船孤篷经不起惊涛骇浪,同舟共济方能行稳致远。面对乱象丛生的世界,中越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发展带来宝贵的稳定性,中越友好合作展现充沛的进取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越将沿着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指明的方向携手前进,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新贡献。
人民网评:“中国传递爱而不是关税”
​“中国热爱她的周边国家。中国传递爱而不是关税。”日前,习近平主席应邀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有海外网友深情留下上述感言。 从中华文化“亲仁善邻”的仁爱底色,到民谚“远亲不如近邻”的朴素道理,中国一直以行动传递爱的力量,诠释睦邻友好的文化基因。海外网友质朴的话语、浓郁的情感,既是对中国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真切感悟,更是对中国身体力行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由衷赞叹。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中国行胜于言。习近平主席亲力亲为,到访了周边27个国家,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后首次出访选择的都是周边国家。中国积极同周边国家相向而行,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 多少个百年梦想,携手实现——中老铁路,穿越崇山峻岭,让老挝从“陆锁国”变“陆联国”;多少次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缅甸大地震,中国救援队在废墟中救出被困近40小时的幸存者;多少人安居乐业,惠及万家——中巴经济走廊已带动250多亿美元直接投资,创造超过23万个就业岗位…… 以发展缔造共同繁荣。中国已同周边25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是1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2024年贸易总值6.99万亿元,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9%;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以来贸易额增长100余倍,中欧(中亚)班列成为支撑国际合作的“钢铁驼队”。 以文明滋养世代情谊。中越人文交流不断深化,目前约有2.4万名留学生在华学习;中老铁路不仅是一条经济线,更成为“跨国婚恋鹊桥”;鲁班工坊在周边多国落地生根,成为“一带一路”上广受好评的“教育驿站”;中国向多个周边国家派出援外医疗队,以仁心妙手浇灌友谊之花。 以担当守护共同家园。中国同周边17国达成构建命运共同体共识;面对非传统安全挑战,澜湄执法合作破获大量各类跨国犯罪案件;上海合作组织不断扩员,体现维护和平、共谋发展的民心民意。 当前,世界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乱象频出。“小船孤篷经不起惊涛骇浪,同舟共济方能行稳致远。”当关税大棒扼杀贫弱国家的发展梦想,中国选择用零关税政策为33国农产品敞开大门;当保护主义筑起“小院高墙”,中欧班列已联通欧洲25国227个城市以及亚洲11国百余城市,让多国商品共享中国市场红利。以心相交,中国为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提供更多确定性;以义为先,中国始终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以行践诺,中国不走国强必霸、恃强凌弱的歪路,以发展惠及世界,以责任赢得尊重。 “中国传递爱而不是关税。”这句朴实话语背后,是中国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在变乱交织的世界中,以大国的责任与担当点亮同舟共济的希望之光。 (责编:仝宗莉、曲源)
  • 1
  • 2
直播
更多
  • 1
  • 2
  • 1
  • 2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